来源:小编 更新:2024-11-18 07:01:26
用手机看
成语,作为中华民族智慧的结晶,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和深刻的哲理。在众多成语中,有一个成语因其独特的形象和寓意,成为了猜谜的热门话题——那就是“羹炙”。本文将带领大家走进这个成语的世界,探寻其背后的故事和趣味。
成语“羹炙”最早见于北朝齐·颜之推的《颜氏家训·杂艺》:“唯不可令有称誉;见役勋贵;处之下坐;以取残杯冷炙之辱。”这里的“残杯冷炙”即指吃剩的酒食,后来逐渐演变为“羹炙”,泛指吃剩下的饭菜。
做人不可攀结权贵,靠人施舍,以受羹炙之辱。
解放前,爷爷给地主当长工,吃的是羹炙,睡的是潮湿的地铺,以致熬坏了身体。
她与他的爱情,终于走到这一步,直似羹炙,教他弃如敝屣。
关于“羹炙”的典故,我们可以追溯到唐玄宗晚年。当时,唐玄宗宠爱杨贵妃,不理朝政。杜甫在长安应试,却因主考官李林甫的阻挠而未能入选。为了维持生计,杜甫不得不穿梭于达官贵人之间,过着寄人篱下的生活。在这期间,他创作了许多诗篇,其中就包括描述自己生活的《奉赠韦左丞丈》:“残杯与冷炙,到处潜悲辛。”这首诗反映了杜甫在权贵之间的无奈与辛酸。
羹炙(打一成语)——残羹冷炙
羹字少了一捺,炙字下面红色的火很小(打一成语)——残羹冷炙
成语“羹炙”的近义词有:残羹剩饭、残羹剩汁、残茶剩饭等;反义词有:山珍海味、水陆俱陈等。
成语“羹炙”作为中华民族智慧的结晶,承载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和深刻的哲理。通过本文的介绍,相信大家对“羹炙”有了更深入的了解。在今后的生活中,让我们继续传承和发扬成语文化,让这些古老的智慧为我们的生活增添色彩。